清明节踏青(杜牧的清明诗,堪称千古名篇,说的是踏青还是祭祖)
大诗人韩愈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李杜当然是指李白、杜甫。我们爱好唐诗的人,对李白、杜甫的诗歌是要经常去读的,读上了瘾还要去背诵,就跟打牌的人上了牌瘾是一样的。https://pics6.baidu.com/feed/7a899e510fb30f244b62013b7d2b8045ac4b0356.jpeg?token=5d24ee890ae0e59d81cfb29cbfba9095&s=AA7053945E136ECC143DC5500300F0F3
但是到了晚唐,又出了两个大诗人,他们是李商隐和杜牧。为了把他们和盛唐的李白、杜甫区分开来,人们又叫他们为小李杜。
李商隐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的诗歌很多是无题,有点朦胧,不太好懂。我们今天只说杜牧的《清明》,因为现在是春天,清明节也快要到了,今天就来读读这首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https://pics5.baidu.com/feed/8435e5dde71190efd9e671507aa5cc10fcfa6061.jpeg?token=f2f8f3b81fed47bfda42cb7dc81f7851&s=8760F8170F1D69CE48CD55DA0300E071
这首《清明》大家都熟悉,因为它太重要了,它是唯独一首和清明节联系得最紧密的诗。我们的文化传统里面最重视的是要讲孝道,清明节就是古人用来祭祖扫墓、追思祖宗的。
我们现在生活得好好的,看似和那埋在黄土堆里的祖先没有关系,实际上我们身上都流淌着他们的血液,有着他们的基因。
我们今天的人类都是先辈一代一代接力传承下来的,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没有你,哪有我。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如果往前追溯,都是共祖宗的。
https://pics1.baidu.com/feed/b219ebc4b74543a9ba5e70c7a8a9db84b80114bc.jpeg?token=dd18456e33696a2d4372d0bcc2aa05d5&s=452E2EF0E913CFDCC698C654030040F7
不是有神话传说是女娲造人吗?那个是《淮南子》和《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载,离现在都几千年了。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对人类的起源,只能靠这样的想象来解释。
那就像文学创作一样,是对洪荒混沌世界的虚构。像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羿射九日这些神话,里面都是人们征服自然、理解自然的一种幻想。
自古以来,祭祖扫墓也都是在野外,甚至在山岗上进行,所以慢慢地清明祭祖也就和踏青游春联系了起来。在祭祖扫墓的同时,实际上也进行了春游。再说春天的时间很长,清明只需要一天,其它的时间足可以自行安排。
https://pics6.baidu.com/feed/b151f8198618367a4d7e25ee98cddad2b21ce557.jpeg?token=79f4cf8d81efa3b493d86e45dfb00bcd&s=A7705295D1006F4D52E825D00300C032
杜牧的这首诗就是说的祭祖,但是很多人还以为是踏青春游遇雨后的挨冻受饿,然后找个杏花村喝酒吃饭,暖和身子,提振精神。
古人有一个“丁忧”的制度,直系亲属长辈去世,晚辈要守孝三年,在朝为官的要离职回家。白居易的母亲赏花不小心坠井而亡,朝廷说他写了赏花的诗歌,是不孝,还要治他的罪。
诗里说“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要断魂,什么事关系到人命?就是没有祭祖,就是没有来得及从大老远的地方赶回老家祭祖扫墓,心里感到很后悔,很难过,很自责。
https://pics4.baidu.com/feed/4034970a304e251f60e46a16113898117e3e5316.jpeg?token=1e4a787494d7a671f92fd9da5ecfb50d&s=A5B456905F526DCC407C0C53030080B2
清明时节有时是春光明媚,有时又是烟雨蒙蒙。过去在外为官的,做生意的,要赶回老家都不容易。这下雨天往回赶,交通又不如现在方便,没有大马路,多半都是坐船,所以容易耽误。
但是过去人们对于慎终追远又是很执着的。人们把它当成是一种信念,一种道德,是人必须要祭祖敬祖。事业有了成就叫光宗耀祖,做了坏事叫辱没祖宗。
所以过去很小就要读孝经,后来还有二十四孝之类的榜样事迹,宣扬百善孝为先,人的思想意识经过长期的熏陶就这么形成了。
https://pics5.baidu.com/feed/b3b7d0a20cf431ade9e93f0afd88fda92edd980a.jpeg?token=bf4e4bb89d624ebf78b9180c4bcb68c1&s=4DB626D11E728ACC5011892B0300E0D2
另一个方面现在看起来是一种迷信,在古代大多数人不这么认为。到墓前去焚香烧纸,告诉一下家里的情况,并许下愿望,会得到祖先的保佑。不祭祖就会受到神灵的谴责,可能会诸事不利。
诗人陆游就有一首《示儿》诗说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讲祭祀的时候,要把一些重大的事情汇报一下,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
清明时节是有很多雨,这对踏青春游足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再大也不至于“断魂”,所以我们要正确去理解这句话。
https://pics7.baidu.com/feed/caef76094b36acaf2925c930c867dc1603e99c7d.jpeg?token=fd253b6e66378faea680a2298db9c9a3&s=E3E820F55F30528E46E8315A0300C032
游子赶路回家清明节踏青,在路上遇雨,有四种情况,一个是疲惫,一个是受凉,一个是饿了,一个是忧愁,即耽误祭祖的这种挥之不去的心情。所以要找一个酒店解决这四个问题。
诗的最后两句是一问一答,牧童告诉了行人酒店的方向,至于后来行人怎么样了,是如何借酒消愁的,都留给了读者来想象。
全诗写了清明节前后“行人”的感受,本应该是家人团聚、共同祭祖扫墓,一起踏青春游的日子,却独居异乡,匆忙赶路,难怪心中有许多的惆怅和忧愁。
https://pics4.baidu.com/feed/37d3d539b6003af38dd949898194975a1138b639.jpeg?token=cf62f234191d27581a7d48032bf9b07a&s=E6D30E745761790544C900410300F0FE
诗歌虽然气氛有些沉闷清明节踏青,但结构清晰,通俗易懂,一气呵成,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雨纷纷、酒家、行人、牧童、杏花村等,构成了一副清明烟雨图,是历来描写清明的杰作。
以上内容就是清明节踏青(杜牧的清明诗,堪称千古名篇,说的是踏青还是祭祖)的相关内容介绍,喜欢侠外游戏论坛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 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