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nut 发表于 2021-6-29 01:10:01

[龙岩龙硿洞]龙岩的龙硿洞走进了我的心里

不陌生,多次出差到此地,没少玩也没少品味当地的美食。但是最近一次游龙岩的龙硿洞,我感受颇多,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常常围绕着我,让我多少次心底莫名的升起对它的思念之情,我想龙硿洞是走进了我的心里,而且生根发芽了吧。
旅行感觉都有不同,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诸多因素决定着旅行的质量。此次龙硿洞之行,我觉得造物主恩赐给我们的这口藏天之洞的确是一部神秘莫测的天书,任你怎样去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http://i1.mayi.com/mayi38/M49/VO/IA/JQFW86VVTLAHCGKJ2E8Y2WH9REL65J.jpg

峒洞口,映入眼帘的是“龙硿洞”三个飘逸遒劲的大字。一入洞口,就觉眼前一暗,这就是可容纳数十人的“三仙洞 ”,举首仰望顶壁上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迹,据说是抗战时期部分台湾抗日爱国民众在此活动的遗迹,为这个天然溶洞增加了一丝历史的份量。洞口内,为“三仙门”,三门并列,左为幸福门,中为平安门,右为发财门。俗话说,平安是福,迫不及待穿过平安门,抬头见右边石壁上一平坦开阔处如一张大床,“床” 上有石状若睡枕,人称“仙人床”,传说上“床”躺一躺可保一生平安长寿。

http://i1.mayi.com/mayi53/M88/KJ/MO/TDREPT393PSJWXM6E423NAM6T48XWC.jpg

例用不紧不慢的声调介绍洞口处石壁上留有一行用红漆抒写的一行字,上面写着:“中央直属三民主义青年团,1944年12月”字样以及12名战士的签名。根据台湾籍著名学者汪毅夫等专家考证,此字迹与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闽西的台湾义勇队有关。台湾义勇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在大陆生活的台胞组成的一支有正规编制的抗日武装队伍。

http://i1.mayi.com/mayi99/M35/QW/JW/TEU78PHKM7746RMRNKB2GK38YFJ9RM.jpg

年1月成立,队员包括从闽、浙、皖等省召集而来的台胞龙岩龙硿洞,总人数为381人,总队长是国民革命军少将、台湾籍人李友邦。台湾义勇队主要开展了宣传鼓动、对敌开展政治工作,即用日语、闽南语向日军及日军台籍士兵喊话、收集敌伪情报、参与审讯俘虏以及开辟战地医疗,袭击敌军等等。台湾义勇队转战浙、闽各地,1942年10月移驻龙岩,公办地点就设在龙岩东城的连家祠堂,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撤至台湾。这些字迹是当时副总队长张士德及区队长陈唯奋率领10名队员在龙硿洞留下的历史印记。

http://i1.mayi.com/mayi36/M33/RM/ZJ/Z5HNX2UCQZFWK3JQKQADA79G924LWT.jpg

石铺砌的小径往前走龙岩龙硿洞,便是很多风景区都有的“一线天”。不过,这儿的“一线天 ”有点特别,仰头不见天,亦不见一缕阳光,只见一齿状豁口罩一团迷蒙的折射光,全洞采光通风皆凭此豁口,增添了洞里的神秘气氛。再往前走,一幅“旭日东升图”展现眼前,气势宏大,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啧啧称奇中转入第一个洞中大洞“观音洞”,脚下是一块开阔、层迭的“仙人梯田”,田中水波潋滟,永不干涸;田埂蜿蜒,梯次清晰,映着红日白云,让人神思遄飞。田端隆起一卧石,状若一大一小两只耕牛正卧于一汪清水中互舐休憩。一尊钟乳观音,白衣素裹,婷婷玉立。

http://i1.mayi.com/mayi19/M91/MT/YZ/PLY8EJQYVQZQEQ2YRWZDWLBHGDAS39.jpg

个洞中洞,途中见一蘑菇状石伞,张锦成盖,伞面钟乳密布。这便是人人皆知的“龙伞”,人言钻在“伞”下绕一圈或抚摸它,就可保平安如意,故又称“ 护身龙伞”。“龙伞”已成为龙硿洞的一大奇观及其标志性景物。至于其成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引来了不少地质专家来此考察。
中,以龙蛇状名的石景颇多,如一条“白龙”,由石灰岩凝结于洞中石壁顶部,龙身硕长,时隐时现,张牙舞爪,凌空飞舞,十分逼真。
游览一个多小时之后,从龙硿洞洞内坐船约十分钟便到了洞外,这短短的十分钟却仿佛让我们渡过一个漫长的世纪,时间和空间都倒流到了二亿多年前,从阴暗的水域渡出洞外,暴风雨刚刚过去,流岚从山腰渐渐掀起,游人们重新回到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无风雨也无情”,二亿多年的时光都已忘却了,只在乎这区区六十年?幸好还有一些文字的存在,我们不能忘却一些不该忘却的风和雨。

以上内容就是[龙岩龙硿洞]龙岩的龙硿洞走进了我的心里的相关内容介绍,喜欢侠外游戏论坛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岩龙硿洞]龙岩的龙硿洞走进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