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抗清名将阎应元?阎应元如何以十万百姓杀清军七万?
阎应元是明末著名抗清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虽然官卑微微,但是却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率领江阴义民与清军抵抗八十一天,死守孤城。城破之日,也凌然不跪,绝不向外族投降。江阴的八十一日,是中国战争史光辉的一笔,虽然悲壮却荣耀,虽然惨烈却骄傲,后世绝不能忘。《江阴城守后纪》:“阎应元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每次巡城,身边有一人执大刀跟随左右,颇有云长再生之感。清兵望见,以为天神。”
阎应元是一位军事能力显著,射箭功夫了得的武将。他官至江阴典史,相当于今日的科级公安局局长,相比于大将元帅,地位实在低微。但是他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却十分出众,后世人有赞:“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吏。”
阎应元在崇祯年间受命为典史,任职初期就遇到大海盗带领两百战船来犯。面对心狠手辣,在海上驰骋的冷血海盗,阎应元凌然不惧,率兵抵抗。在第一个照面,连发三箭,箭箭皆有人应声倒下。
如此出众的箭艺,一下子就威震了对江阴虎视眈眈的海盗。强大的气场,使得海盗最终选择了退去,此后未曾再来犯。
阎应元是一个铁血真男儿,号令严肃。在面对苟且偷安,不受法纪之人,必然严惩,警醒众人。他不畏权贵,不管是百姓还是乡绅豪强,但有所犯,都受到他严厉处置。在面对强大而数量众多的清兵之时,也未曾畏惧,从容指挥迎战。
https://att.xiawai.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4/29/cnhfbm2luqp261474.jpg
后人做了一个对比,当时前来围攻江阴的清军为精兵二十四万。江阴城中,不说士兵,就说老幼百姓加起来都才十万人。数量差距明显,实力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尽管百姓誓死守城,但是结局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
阎应元看的通透,不可能不知道未来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但是在面对清朝多次招降之时,他都坚持心中正义,未曾有过一丝动摇。
这样一个铁血气节的男人,却也有着柔情的一面。在战士困苦的时候,他亲自熬药斟酒,温言慰劳。有人遇难,他必购置灌木,哭奠而殓葬。正是他以身作则,诚恳对人,才让江阴人民与他一道,心甘情愿的渡过了那最艰难的八十一天。
江阴城破,阎应元英勇就义。清军下令屠城,全城除老幼五十三口,全部都被清军斩杀。虽然结局惨烈,但是阎应元交出的答卷却是悲壮而值得人钦佩的。十万普通居民,对二十四万精兵,杀敌七万五千余人,斩杀清军三王十八将。这场孤城死守的战争,就算是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案例。那么阎应元又是凭借什么,最终打出了这样的战斗的呢?
首先当然是阎应元出色的军事能力,在坚守江阴之时,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再来就是江阴人民的反清决心,他们是拿自己的生命与清军抗争,却未曾有一丝退缩。好比在战争中,阎应元多次用死士与清军死拼。最壮烈的,还是那些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假装出城投降,实际上则是将火药藏在放银子的木桶底层,等清军升帐纳降时,火发炮裂,当场炸死清军3000余人。而清军一方响起爆炸声响之时,江阴城头也响起了悲壮的炮声,那是对这些慷慨赴死的老人们的道别和致哀。
而在城破之日,也无一人投降,最终被清军屠城。而就算到了后来,江阴人民也坚决抵制清王朝,凡江阴人民无一人入仕。这样的仇隙,一直等到乾隆帝亲自为阎应元修建祠堂,才得以化解。
正是英勇的将军与英勇的人民,才造就了江阴八十一日的战绩。
《阎应元绝命诗》
腐胬白骨满疆场, 八十日带发效忠,
万死孤城未肯降。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寄语路人休掩鼻, 十万人同心死义,
活人不及死人香。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