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发表于 2021-8-20 01:02:50

李光地的“陈李公案”、“夺情案”和“外妇之子来归案” 他为什么受康熙帝宠信?

  李光地是清朝康熙年间重臣,官至龙渊阁大学士,是当时有名的清官。但是李光地此人并不是纯洁无垢的,实际上李光地人生中有三个案件,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全祖望言:“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说的就是李光地的三个案件,包括“陈李公案”、“夺情案”和“外妇之子来归案”。
  “外妇之子来归案”,说的是李光地早年的时候狎妓,使得妓女有孕。后来等到李光地老了,这个孩子前来认祖归宗。然而李光地面对自己的骨肉却冷血异常,丝毫没有要将其认回之事。这个案件,在《康熙王朝》中有所表现,虽然加入了一定的戏剧成分。
  “夺情案”,则发生在李光地母亲去世之后。这里的“夺情”,说的并不是李光地夺人爱人,说的是李光地因母丧“在任守制”而引起的“论劾”一事。
  康熙三十三年,李光地的母亲去世。康熙帝谕:“提督顺天学政关系紧要,李光地特行简用,著在任守制”。于是李光地请假,九月的时候回家为母亲治丧,预计十二月既回,不耽搁岁科两科两试。
  面对这种情况,御史沈恺曾、杨敬儒沈恺曾、杨敬儒等人,则以不遵为父母回籍守制三年的古训之由弹劾。
  
https://att.xiawai.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4/29/j3yrci5aqkn263782.jpg
给事中彭鹏也指责李光地“忽以三年之通丧请为九月之给假”,是“贪位忘亲”,“于礼则悖、于情则乖、于词则不顺”。认为他“不乞守制而请给假,非所以体上谕教敦孝意也。”除了这些,他还另上一道奏疏,指“皇上令光地在任守制或以此试光地耳。光地深文厚貌,道仁道义,言忠言孝,一试诸此,而生平心术品行,若犀燃镜照而无遁形。”
  康熙帝看了这些诏书之后,亲自诏彭鹏询问,后查明事情原由,最终将李光地就地解任,不许回籍。虽然对李光地作出了一定的惩罚,但是这个案件并没有影响康熙帝对李光地的信任。事实上,在李光地官途之中,曾经无数次遭到了弹劾,却始终未曾使得康熙帝对其失望。为康熙帝之所以对李光地抱有如此之高的信任,全在于三藩之乱中李光地的表现。
  当初靖南王耿精忠从吴三桂反叛,李光地表面上投降耿精忠,暗地里却冒着危险将耿精忠的情况传达给清廷。事后,康熙帝便开始了对李光地好似无底线的信任。这也成了李光地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后他开始青云直上。然而这一件事,却也牵扯出了“陈李公案”,也就是李光地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
  李光地当初请假回乡,正好遇到耿精忠叛乱,随后受到耿部所发的劝降书。与此同时,与李光地同榜进士的陈梦雷已经被耿精忠等人逼迫,冠以员外郎的伪职。陈梦雷处在耿精忠权利的中心,虽然并没有投降,但是也只能称病不出,无法将消息传达给朝廷。这个时候,李光地前来投靠耿精忠,更是让陈梦雷大惊失色。
  陈梦雷面对反叛之人不假辞色,所以初时李光地前去拜访,陈梦雷都不曾相见。后来还是在他人的调解下,才答应见李光地一面。李光地表示他投降耿精忠,只是权宜之计。李梦雷于是将“耿逆之狂悖,逆党之庸暗,兵势之强弱,间谍之机宜”告诉给了李光地。李光地这才恍然,随后两人针对耿精忠的势力进行了好大一番分析。两人商定,陈梦雷继续留在福州“从中溃其心腹,睽其党与”,做内应;李光地借口父病速归,并遣人从山路将耿军虚实速报朝廷。
  李光地离开前言:“果能保全者,本朝恢复日,君之事予任之。”,“他日幸我之成功,则能白尔之节;尔之节显,则能白我之功。”然而在李光地上书朝廷的奏疏中,丝毫都未曾提过陈梦雷的一点功劳。后来陈梦雷问起,李光地还言:“诚恐事泄俱毙无益。”借口说的是好听,但是实际上确实背叛好友,将功劳一人独占。
  后来耿精忠事毕,李光地受到康熙帝重用,陈梦雷却被押解判刑。陈梦雷这才知道,李光地已经背信弃义,于是写下了《告都城隍文》,开始揭露李光地的背信弃义行为。这件事在朝廷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论,朝臣对陈梦雷背信弃义的行为表示了鄙视。后来李光地最终上书澄清事实,救了陈梦雷一命,也不是他自愿的,而是迫于大势所趋。所上奏疏,也刻意隐去了陈梦雷在其中的功劳,而只说“其心未丧”,“其心实有可原”。
  这件事过后,李光地仍然受到康熙帝重视,青云直上,而同样是功臣的陈梦雷却因为李光地的背叛,最终落得个流放的结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光地的“陈李公案”、“夺情案”和“外妇之子来归案” 他为什么受康熙帝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