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外游戏论坛
标题:
【真的】与巴氏奶相比,常温奶的营养会有所损失
[打印本页]
作者:
Internet
时间:
2016-4-5 02:16
标题:
【真的】与巴氏奶相比,常温奶的营养会有所损失
【流言】:
从包装盒上透露的信息来看,巴氏奶的乳清蛋白和可溶性钙磷的存留量要比常温奶多30-40%。
【真相】:
确实是这样,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常温奶要比巴氏奶损失更多的营养,但是常温奶的优势是更便于保存和便宜。营养、价格还是口感,具体如何选择,还是取决于消费者自己的需求。
【论证】:
巴氏奶与常温奶,有何区别?
巴氏奶和常温奶的“生产过程”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它们都涉及到了通过加热杀死细菌的热处理,所以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一些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不过由于常温奶经历了更严酷的热处理,在杀死更多的细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牺牲”了相对更多的营养物质,比如一些维生素和可溶性蛋白。就营养成分和口感来说,巴氏奶的确是比常温奶更好一些。
但是,常温奶在营养成分上的牺牲,换来了在保存上的便利以及价格上的低廉。它不仅不需要像巴氏奶那样必须在4摄氏度下保存,而且保质期远长于巴氏奶(90天 VS 7天)。由于较长的保质期和储存运输过程不需要冷藏,常温奶通常在价格上也比巴氏奶稍微便宜一点。
有人说细菌总数过高的牛奶做不成巴氏奶,其实也不绝对,只需要稍微提高巴氏杀菌的温度,或者延长几秒杀菌时间,仍然可以得到细菌指标符合标准的“巴氏奶”。所以,能不能做成巴氏奶不可能成为衡量生乳质量的标准。更有甚者,部分小企业有可能用经过了UHT灭菌的牛奶来冒充巴氏奶销售,他们的逻辑是,反正一般的消费者也尝不出二者的区别,只要保证他们喝了不拉肚子就没事。
鱼与熊掌,可否兼得?
虽说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办法能够使产品既保持像巴氏奶那样的营养和口感,又可以有像常温奶那样长的保质期,但是的确有一种比巴氏和UHT更好的办法来为牛奶除菌,那就是微过滤(microfiltration)。
牛奶微滤除菌的方法就是先把牛奶脱脂,然后让脱脂奶在较低的温度(50度左右)通过微滤膜。微滤膜就好像一个“筛子”,这个筛子的网孔不大不小,直径正好1.4微米,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顺利透过筛子,而细菌由于个头比较大,无法穿过,就被截留了下来。
由于牛奶中的脂肪也属于大个头的,所以才需要事先脱脂。之后,会单独把脂肪进行热处理灭菌(脂肪很耐热),再根据需要按照比例,将其与脱脂奶混合以生产半脱脂或全脂牛奶。由于在这种除菌工艺中牛奶的主要成分都没有受到高热,其营养成分和口感几乎和新鲜生乳一样,比巴氏奶还要好。而且,这种经过微滤处理的牛奶的保质期也比巴氏奶要长,4摄氏度下可以保存3周左右,为了保险起见,通常商家规定的保质期是15天。 不过微滤奶的保质期还是没有常温奶那么长,也需要冷藏,因为微滤并不能使牛奶中的一些酶失活,时间长了这些酶仍然会使牛奶变质,温度高了也会加速变质的速度。
但是,虽然这种微滤除菌的牛奶明显要好于目前常用的巴氏杀菌,单单生产的成本也并不比普通的巴氏杀菌高,但是由于需要引入新设备,所以这项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尚未被广泛应用。
全世界人民都喝巴氏奶?
那么,在国际上,真的是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是巴氏奶吗?其实不然。如表一所列数据,欧洲大陆的很多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除了希腊,都是常温奶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而英国、爱尔兰、丹麦以及北欧3国,则是巴氏奶所占份额较大[4]。
u2zc1tti2ut4805.jpg
(38.52 KB, 下载次数: 23)
下载附件
u2zc1tti2ut4805.jpg
2016-4-5 02:16 上传
另外,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上也是巴氏奶占主导地位。这些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饮食文化上的区别。比如法国常温奶占牛奶消耗量的95.5%,并不意味着法国人“只喝”常温奶,实际上法国人平时乳品的摄入主要是奶酪(参见表二),而法国家庭购买牛奶主要用途是做甜品——不需要冷藏而且保质期长的常温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相反,欧洲较高纬度地区的国家,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长期以来有饮用牛奶的习惯,且消耗量较大,因而口感好且更有营养的巴氏奶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二奶之争,从何而来?
既然本来就是各取所需的产品,为何在中国会有如此大的争执呢?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幅员辽阔,奶源和人口分布不一致。众所周知,我国主要的奶源产地分布在内蒙附近,而人口却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乳品企业分为基地型和城市型两大阵营。
基地型乳企,比如蒙牛、伊利,拥有丰富的优质低价奶源,但是市场却主要在距离较远的沿海一带,因而他们主要以生产易于储存和运输的常温奶为主。相反,城市型乳企,比如光明、三元,周围奶源相对缺乏,生产成本相对也高,但是其优势是紧靠城市消费市场,所以他们主要以巴氏奶为主打产品,通过宣传巴氏奶的新鲜和营养来与基地型乳企竞争。
前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禁鲜令”事件,其实就是两种乳企角力的表现。因为巴氏奶一直打着“鲜奶”的旗号与常温奶竞争,2004年颁布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则禁止加工食品称“鲜”。根据这一“禁鲜令”,巴氏奶不能再在包装上出现“鲜牛奶”的字样,因而遭到了很多城市型乳企的反对,使得禁鲜令一直推迟到2007年才得以正式实施。但仅仅实施了两年多就随着最新《乳品安全标准》(包含引起这次争议的生乳新标)的起草和发布而解除。其实,企业之间良好的竞争既可以让市场越来越规范,也可以获得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赖;而靠着弄虚作假或者乱改标准的不正当竞争只会失信于消费者,最终两败俱伤。
综上所述,其实巴氏奶和常温奶,本来就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产品,虽然在营养和口感上略有差异,但是并不是天壤之别,完全没必要像多年推广喝巴氏奶的王丁棉那样,刻意抬高巴氏奶,而把常温奶贬低得一无是处。具体到如何选择,其实还是应该取决于消费者自己的需求。
作者:
分享晨光
时间:
2016-6-25 17:50
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欢迎光临 侠外游戏论坛 (https://bbs.xia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