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外游戏论坛

标题: 【假的】高层建筑的9至11楼是“扬灰层”,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 [打印本页]

作者: lemon    时间: 2016-4-21 02:22
标题: 【假的】高层建筑的9至11楼是“扬灰层”,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
【流言】: “高层建筑的9—11楼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


网传“扬灰层”空气最差
在各大房产论坛,关于“扬灰层”的购房咨询屡见不鲜。“买房子选楼层时,最好不要买9到11楼的扬灰层,这里空气是最脏的。”——这样的购房建议充斥在各大房产论坛里,9到11层被网友称为“黑色楼层”。

“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我们是不会告诉你们的。”某楼盘售楼小姐如是说。
相关帖文显示,灰尘随近地的气流向上运动,到达约30米高时,在上升气流和自身重力等因素作用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况,就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扬灰层,一般9-11楼就是30米的高度。

新闻来源:http://huaian.focus.cn/msgview/900232/259442625.html

【真相】:这个说法不科学。大气中的大颗粒物通常越靠近地面浓度越高;只有对于小颗粒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在某一高度存在一个最大浓度区。但影响因素太多了无法准确判定。
【论证】:扬灰层理论的局限性 所谓“扬灰层”,一般的理解就是在这个层高周围,大气中的灰尘浓度最高,超过上下方的其它层。这个现象是否存在呢?

有学者对此做过模拟。他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经过公式推算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中的灰尘浓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直径大小的颗粒物,可能会在某个高度上浓度最大。初听之下,这和“扬灰层”的说法很接近。不过还不能就此定论。

首先,这个模型在建立时忽略了灰尘的重力,因而并不适用于重力作用明显的、直径较大的颗粒物。其次,即使对于小颗粒物,想要根据这个模型来推算其浓度最大值具体出现在什么高度,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正如前文所述,城市中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空气的无规则“湍流”加剧,气流变化很复杂。在建筑物附近,灰尘分布与建筑物密度、高度、几何形状、门窗朝向、街道宽度和走向、绿化面积、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等许多人为因素关系很大。这就必然导致了每个地区、每个小区,甚至每栋楼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再加上不同直径大小的灰尘颗粒,浓度最大值出现的高度也不相同。因此,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扬灰层”推算公式。


扬灰层理论没有得到实验支持 相比其它层,差别并不大理论推导的结果是就算“扬灰层”存在,其影响因素也过于复杂,难以确定其高度。那么实际测量的结果又如何呢?《新闻晨报》曾报道上海一小区的业主们在自己的住宅楼内进行了一次为期3天的小实验,在3楼、10楼和23楼的主卧飘窗位置观察积灰情况。结果显示,三个楼层积灰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别。当然,这个实验非常粗浅,不过这种实验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科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在石家庄某高层建筑附近的颗粒物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直径在0.5微米以下的小颗粒物在高度24米处(相当于8层上下)呈现最大值;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在高度7米处(相当于3层上下)呈现最大值;而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总体来说,近地面处灰尘的浓度较高。随高度增加,灰尘总量(总悬浮颗粒物)减少了,而其中微小颗粒物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大。这一观测结果验证了理论推论: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其最大浓度区的位置也不同,彼此相隔很远。不可能有哪一层汇聚了所有颗粒物的最大浓度区。而对于某一种颗粒物的最大浓度区,情况又能有多严重呢?我们来看一下上面这个监测结果的具体数字: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在它的最大值处(3层上下)的浓度为0.3毫克/立方米,其它层高处为0.25毫克/立方米,只多出了25%;直径0.5微米以下的变化幅度更小,从0.11毫克/立方米增至0.12毫克/立方米,增加了不到10%。(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国家规定,请见附表。)这样的浓度变化值并不算很明显,也难怪上海那几位业主没有看出来积灰程度的差别了。
作者: 多蒙    时间: 2016-6-25 17:57
尝过爱情味道的人,但愿从来不曾恋爱过。原来爱情不过是一道七彩的虹,美丽却适宜在远处,只能观赏,而且短暂,一忽儿它就踪影不见了。你寻觅又寻觅,它始终不肯再度露面。




欢迎光临 侠外游戏论坛 (https://bbs.xia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