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外游戏论坛
标题:
平王东迁(探秘西周覆灭与平王东迁的背景与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pitaya
时间:
2020-12-12 05:07
标题:
平王东迁(探秘西周覆灭与平王东迁的背景与真相)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人人皆知,最终以迁都洛阳的方式宣告了西周王朝的结束及春秋时代的开始。然而这场姬周王朝史无前例的动乱史书中语焉不详,疑点重重。我们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的真相。
实际这场浩劫无关烽火,也不是狼来了的故事。
姒姓褒国是大禹后代的封国,其地在今陕西汉中汉台区、勉县一带。褒国国君得罪了周幽王,幽王讨伐褒国。 褒人献绝代美女褒姒,才得以罢兵。
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后来褒姒为其诞下一子,名为伯服。此时幽王已经立宜臼为太子,宜臼之母即幽王王后,因来自申国,故名申后。
慢慢地幽王萌生了废立王后与太子的念头,当他把这一计划付诸实施时,所引起的后果之严重远出乎他的意料——原因是申后背景不可小觑!
这涉及到申国与西戎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周王朝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
戎是我国西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发源地在陇山东西,泾河、洛水上游即今甘肃东部、陕西西北部一带,有很多部落分支。这一带也是中国上古最重要的部落联盟:炎黄部落联盟的发源地。现在普遍认为,炎黄和后来的华夏族与西戎、西羌有共同的起源与祖先,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西戎姓氏多为姜、允等。
周人传说中的祖先是弃,其母亲姜嫄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由于农业上的特长,弃曾在舜、禹之时任炎黄部落联盟后稷之职,即农业部长。后代也一直世袭。到夏末,政事荒废,后稷的后人不窋( zhú)失去了这个官位,回到西部甘肃庆阳一带与戎人杂居。
不窋之后历十二世至古公亶父,才南迁渭水之北、岐山之下的周原,“贬戎狄之俗”。可见周人就是在与戎族的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古公亶父也娶一姜姓女子,后称为太姜,她也是季历之母,文王之祖母。自古姬姓与姜姓两族就有通婚的传统。
周人已经有向中原政权靠拢的传统。商朝末年,周侯季历曾为商平西,伐西落鬼戎、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犀徒之戎等戎人部落,同时也扩大了周的地盘。
《后汉书》引述《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约前1054年—前949年)时西征犬戎,征服其五王,将他们安置在太原(指黄土高原东部)。此后这部分戎人在山西、陕西境内分化成很多分支。
西周时期,除申后之申国外,至少还有另外一个申国,两者与西戎是何关系,在有关西周灭亡的文章中要么不涉及,要么解释混乱,这里有必要深究探源。
“齐、许、申、吕由太姜”。 ——《国语 · 周语》
意即此四氏都由姜姓衍生而来,并由于太姜的原因得到封国。
周人在和西戎交战的同时,也和一些戎族部落保持姻亲关系。周厉王就娶姜姓申戎之女而生宣王。
周宣王与前789年伐另一支姜姓之戎,发生千亩之战而败北。
周宣王将母舅姜诚由郿(陕西眉县)迁封到谢(河南南阳),称南申伯。这一称呼在1981年南阳市北郊出土的“仲爯父簋”铭文中得到证明。《诗经·大雅·崧高》就完整的记载这件事的始末。
仲爯父簋
《后汉书 · 西羌传》记载,周宣王时曾征伐申戎。显然是指仍然留在西部的申戎部落,与宣王母舅一支同源。其发源地申山根据《山海经 · 西山经》大约在今甘肃华亭一带。
这样,可以知道此后就有两个申国,一般分别称为西申和南申。
周幽王娶申侯之女,名为申后,生太子宜臼。此申侯到底是来自西申还是南申?
后来宜臼逃至母舅家,有记载为“西申“: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服 以为太子 。 ——《竹书纪年》
由于有文献称信阳为申国故地,所以有学者以南阳之申为西申,信阳另有一东申。其实信阳之申是南申亡于楚之后遗民所居。
近年来《清华简》的面世与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证据: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服。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服 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 ,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清华简 · 系年》
《清华简》与《竹书纪年》均多次明确为西申,而且其他史料从未见南申之说,当为西申无疑。
后面我们仍然会涉及这一话题。
申国的历史,还涉及到东周一个重量级的诸侯国——秦。
秦人的祖先伯益原是东夷族的部落首领,曾协助大禹治水,并传说被大禹定为继承人,但其后大禹之子启即位,开启了夏朝的纪元。
伯益的后代戎胥轩在西部,和戎人一起生活,并娶了骊戎部落的骊山之女为妻,生下中潏。中潏又生恶来和季胜,分别是秦人和赵人的祖先。而这骊戎一部也因此归附周,不过这时周仍然是商王朝的诸侯国。中潏的后代蜚廉和恶来皆是商纣王之臣,后来武王伐纣,恶来被杀,恶来后代再被迁往西垂。
骊戎一部早期当在临潼一带居住过,周朝建立以后得以封侯,称申,当即是迁往郿的西申。
恶来之后传到大骆时,又娶申侯之女为正妻,生子成,又有庶子非子。这个非子很善于养马,传到周孝王耳朵里,被征召赐予弼马温一类官职。
由于业绩出色,养马有功,孝王欲以非子代替成继承大骆家嗣,申侯就有了意见: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骊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適者,以和西戎。
——《史记 · 秦本纪》
上面一段话首先表明大骆之妻来自的申国和之前的骊戎部落一脉相成。申侯对孝王说,申和大骆的姻亲关系对于西戎的顺服至关重要,这样做可是要掂量掂量。所以孝王仍保有了申候之女所生的成的继承权,另封秦地(今甘肃张家川)给非子,号秦嬴。
可见申候之国从和亲秦人祖先起归周,西周时期又与周室建立了姻亲关系,是西戎部落中较早融入中原政权并获得贵族地位的一支。
幽王八年,即公元前774年,被废太子的宜臼应该还有其母申后逃往申。周幽王召集诸侯盟会,以取得对其另立太子的支持,史称“太室之盟”。
周幽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左传 · 昭公四年》
周孝王之时的申侯所说的一番话成为真实的预言,幽王在处理涉及申国利益的重大事件上显然没有孝王考虑的周全。西戎诸部出于与申国同族的原因,拒绝支持幽王。双方已形成尖锐的对立。
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 。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
平王东迁
,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国语 · 郑语》
以上内容就是平王东迁(探秘西周覆灭与平王东迁的背景与真相)的相关内容介绍,喜欢侠外游戏论坛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12下一页
作者:
pitaya
时间:
2020-12-12 05:08
这是太史伯阳父为当时在周室任司徒的郑桓公分析时局时所说的一段话,当时宜臼已经逃申。伯阳父在此准确预测了事件的发展(或为后见之明)。并且指出缯国也会助申反周,原因是申国有恩于缯国,缯国正图报答。
缯为姒姓古国,在今河南方城一带,为南申邻国。文中提到的另一姜姓吕国,即姜子牙的祖籍地,也在南阳之西镇平县一带,仿佛为平王逃亡南申之说提供了证据,又如何解释呢?笔者认为南申由西申而来,此时二申并未脱钩,西申、南申其一领有另一申之地,《国语》是视作一国而说这番话的。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幽王亲帅大军讨伐西申,申侯与缯国、犬戎联兵攻周,破镐京。追击并杀幽王、伯服、郑桓公于骊山戏水之岸(今西安临潼区东南),西周遂亡,史称“骊山之难“。
经过以上的背景分析,就完全理解为何申、缯与西戎形成联合了。
《史记》中,这一过程被描写为西戎攻至镐京,幽王点烽火而诸侯不至,幽王死,于是诸侯乃共立宜臼即平王以奉周祀。
这里面有两处不实之处,其一乃幽王率兵攻打申国,所以并无烽火之事。其二幽王死后,虢公翰又立幽王之弟余臣(一说幽王子)于携地,称携王。虢公翰当是虢国国君,具体是宝鸡陈仓区的西虢(后迁至三门峡)还是郑州荥阳的东虢、其与虢石父为何关系目前无据可考,学者意见不一。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子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 ——《竹书纪年》
由此也可看出,平王奔申之后,即在申侯、鲁候、许文公扶持下称天王,鲁候疑为缯候之误,而许也是姜姓国。周朝进入二王并立的局面,所以怪不得幽王要迫切亲征
平王东迁
,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幽王死后,携王又立,进入另一个长达11年的二王并立的时期。
周平王11年(前760年),晋文候杀携王,成为终结这场政治僵局的关键人物。究其原因,一则平王确系嫡长子,按礼制拥有合法的继承权。而同为嫡长子的晋文候就有类似经历:继承权被其叔剥夺,四年之后才弑叔夺回君位;二则晋国做出如此强势介入周室政治的选择,与打压长期在周庭任重要卿士的虢国势力有关;三则文候夫人也来自姜姓之国,恐与申侯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尚书 · 文侯之命》就表达了平王对晋文候的感激之情和异常隆重的赐命,自此晋成为姬姓诸侯中与周室关系密切的大国。
联军攻陷镐京之后,犬戎一部烧杀抢掠,西周旧都已破败不堪,平王看到自己赖以上位的西戎一族终究也是难以驾驭,北方的猃狁也趁机由北向南推进,就做出迁都洛邑的决定。并且在晋、秦、郑、卫四国护送与支持下得以顺利实施。
深究之下,这四国率先支持平王不是偶然的,各有其背景和算计。
秦襄公勤王有功被封为诸侯,正式建国,并被封得宗周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长期与西戎保持姻亲关系的秦以申侯、平王盟友身份成为最大的受益国。
秦立国后由于东进受到晋国的阻挡,转而实行拓展西部空间的战略,在秦文公、宁公、武公、穆公等在位期间,兼并了戎人的大片土地和人口,到战国初期,只有甘肃庆阳一带的义渠戎尚存于西北了。前272年秦宣太后(即芈月)设计杀老情人义渠王于甘泉宫,并灭其国。至此秦将今陕甘境内戎人并合净尽,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郑国始封君桓公是周宣王异母弟,封地在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郑桓公当年寻计于太史伯阳父,就是看到周室已经风雨飘摇,问何处可安身避祸。史伯雄辩的建议其避开晋、楚等日后强权,为其选择郑州周边的东虢国与郐国(今新密)之地。
桓公依伯阳父之计虢郐寄孥:将家眷和财物寄放在虢郐之间的京地,以图日后借周室之名讨伐二国而占其地。
桓公在周室为卿士之时就不与虢石父同流,死于骊山之难是《史记》之说,有证据表明桓公并未为幽王陪葬。在桓公和其子掘突(郑武公)在位期间,均不忘迁国大计,即要亲近周王,又图虢国之地,显然不会支持虢公翰拥立的携王。
武公就是凭此次拥立之功,袭任父亲卿士之职,借机灭虢、郐成功实现东迁。此后武公又娶申侯之女,称武姜,进一步密切了与平王、申国的关系。武姜也是春秋小霸郑庄公之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卫武公可称东周一代贤君,借助此次勤王拥立之功,使卫国由二等侯爵之国晋升为一等公爵之国。武公也在朝中任职,卫国享有种种特权,接下来的时间也兼并了周边诸多小国。
《诗经·卫风·淇奥》是一首赞美卫武公的诗篇
更多历史探秘,欢迎关注。
以上内容就是平王东迁(探秘西周覆灭与平王东迁的背景与真相)的相关内容介绍,喜欢侠外游戏论坛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上一页12
作者:
小米米
时间:
2020-12-15 12:23
大家不要急,排队来顶贴!
欢迎光临 侠外游戏论坛 (https://bbs.xia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