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外游戏论坛

标题: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的医术有多精湛为何称他为医圣 [打印本页]

作者: guava    时间: 2021-10-13 01:11
标题: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的医术有多精湛为何称他为医圣
  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从古至今,多少医者拯救了无数苍生,他们是一群最普通的人,愿意用自己的技术施以援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行医尚且不是一件易事,而到了东汉医疗条件并不好的年代,却能产生像张仲景这样的医术人才,实属不易,张仲景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凭一部《伤寒杂病论》顽强地穿透历史的隧道,传播、扬名、济世、救人,而且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终成一代医圣。那么,张仲景是何人?他到底有多牛呢?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世尊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灾疫肆虐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七哀诗》中描述了当时惨痛的一幕:“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路有饥女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曹植则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当时社会,人心涣散,朝政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这是当时的社会乱象,再来看看张仲景的出身。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从小对医学的喜爱,坚定了张仲景从医的决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且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于是,张仲景凭借着一腔热血,立志要在医学上有所成就。他心地也十分善良,当时社会动荡,白骨满地,医疗条件不好的东汉,使得很多人死于瘟疫。主客观的原因都使得张仲景自身肩负着一种职责,他想要救人,不想白白看着一个无辜的人死去,于是,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这就是南阳人张仲景生活的年代。他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但不到十年间竟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病,因此他立志学习医术。他起初拜同族叔叔张伯祖为师,因他聪慧过人,又勤于钻研,不多久就青出于蓝;但他成名以后,依旧好学不倦,只要得知某位医师医术高明,不惜长途跋涉,也要登门请教。
  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张仲景老师,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而师父也很喜欢这名徒弟,不惜将自己的东西都传授给张仲景,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
  而张仲景着手编写《伤寒杂病论》的直接原因,则应该是大量的伤寒病人出现在身边并且因伤寒而致残致死。亲人和朋友大量突然的离世,迫使张仲景不得不对其深入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 有关张仲景医术卓绝的传说甚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为王粲(仲宣)诊病一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所言。”中医知人生死,神乎其技。但“五石汤”既然如此之神,为何张仲景医书中并无记述,不能不让人生疑。不过,此事倒反映了张仲景“不治已病治未病”、重治不如重防的观点。 这一轶事在《甲乙经序》、《太平御览》中有过不同版本的记载。张仲景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殊荣,被世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国最早一部结合了理论与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仍是中医学习的源泉。
  张仲景有一个好友叫宁远,有一天去仲景家玩,闲谈间张仲景看了宁远的气色,又为他把脉,说他患了消渴之症,现尚初发,三月之后,头痛不眠,尿的次数增加;六个月后,饥渴难忍,小便浓稠;一年之后,背生疽疮而死。于是开了一个药方给宁远。宁远回家后,认为仲景故弄玄虚,将药方撕碎扔掉。六个月后他的病情发展确如张仲景所说,才急忙去找张仲景。但仲景说,已经晚了,准备后事吧。宁远想,反正六个月后难免一死,不如现在去游山玩水。一年后,宁远回来去拜访张仲景,张仲景一见,十分惊奇,认为他一定遇见神人了。宁远将他游山玩水到了茅山,在清玄观当童仆,老道给他治病等事告诉了张仲景。张仲景听完后深感山外有山,于是离开家乡,奔赴茅山求师。
  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当过长沙太守,传说其为长沙太守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即停办公事,在大堂上置案诊病,称为“坐堂”,故至今仍有药店称“堂”,如同仁堂、长春堂、胡庆余堂等;药店应诊医生为“坐堂医生”。后世尊称仲景为张长沙,其方为长沙方,亦源于太守之说。自唐以来,张仲景的学说广传国内外,日本、朝鲜等国称他为医学“先师”,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在我国,则称他为医圣,卒于建安二十四年。




欢迎光临 侠外游戏论坛 (https://bbs.xia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