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文玩家俱乐部 Chinese players club of the Global .

侠外游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视听
视听
图片
图片
段子
段子
小说
小说
查看: 12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IOS讨论] 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怎么理解?)

[复制链接]

3102

主题

6704

帖子

4万

积分

ミ侠外护法ミ

Rank: 7Rank: 7Rank: 7

  • 威望
    0 点
    银子
    19827 两
    武功
    13567 阶
    元宝
    0 锭
    精华
    0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位围观
    发表于 2021-7-1 01: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客,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侠外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3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采用的是如下断句,因为和后面几句连起来看似乎更通畅些: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圣经•创世纪》说:“神把用土所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
    亚当一个人就搞定了为天地万物取名的创造性大工程。
    虽然上帝花了一星期创造了世界和万物,但取名这事,还是归功于人类的聪明才智。
    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名字、语言一向是关键的关键。
    古希腊的斯多葛派认为:“宇宙本身就是逻各斯或神圣的词语,人类语言的秩序和现实的秩序是紧密相关的。”
    更不要说现代的哲学家们了:
    卡西尔:人从自身的存在中编织出语言,又将自己置于语言的陷阱之中。
    海德格尔:语言乃存在之家,人则居住在其深处。
    福柯:你以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
    荷尔德林: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中国人讲“名分”,“名”是名称,“分”是区分,名称与区分是连在一起说的。有了名称,才有万事万物的区分,才有理性,才有逻辑,才有秩序,才有我们能理性思考的世界。
    但在老子的体验中,道是超越语言、超越区分、超越逻辑、超越日常意识维度的存在,你可以用“无”去形容它,也可以用“有”去形容它——这不太符合日常思维习惯。
    老子在全书中,不止一处表达了这个意思:天地万物的本源都是“道”,一切都是从道中产生出来的。
    老子认为到宇宙诞生于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道。这就是“无,名天地之始”。
    随后,有形的万物也逐渐产生。这就是“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在全书中反复述说,万物都是从“道”中产生的,“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确存在。
    依靠日常的感官和思维,我们只能部分的感受和思考世界。
    当像老子一样超越日常的感受和思维,才能从更高向度去感知宇宙和万物,体验与万物本源合一,达致终极的实相。
    这样的意思,在佛经中也比比皆是。
    =======
    原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什么是“观其妙”?
    修行者内观入静后,可以对世界有更奇妙的体悟。
    常人虽达不到,但在某此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对世界有更高的体悟。比如Jill Bolte Taylor脑中风后的体验。比如所谓高峰体验。
    看看阿道斯·赫胥尼的众妙之门(台版,很容易明白:在服用某些药物的情况,或者是艺术家长期训练的情况下,感知的世界能达到这种难以言说的奇妙。
    赫胥尼用细致的文字万物之母,描述了他服用麦司卡林后的体验,他看到的世界可以类比于修行者的体验。
    不管是天生的,还是服药,还是修行,都部分的改变了大脑的生化状态、意识状态。
    要体验这种妙不可言的整体性存在、本质性存在,需要我们放空原来的意识,超越旧我的认知边界,达到“无”的状态。
    这就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这就是后人称为“无极”或者“太极”的境界。
    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空”、“无色界”,佛经中的各种修行,都是要达到这种空的境界、定的境界。
    “有”:即保持我们原有的主观、意识,去分析、思考。
    所谓“徼”,可读为“极、究”(王弼),也就是边界、区分、区别。
    人们习惯简单的二元区分:对错、高低、是非、上下、爱恨……
    这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色”、“色界”。
    只要是清醒状态,我们都生活在我们的感官、记忆、思考的限制之中。
    我们从小受到的生活经历、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身份、地位、行为方式、思考方式……
    只要我们开始思考,就必须动用脑中原来的概念、思想,不可能回避原来的“成见”
    人人都知道,保持客观、开放的心态,才能减少被主观干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但往往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科学研究也是一样。
    科学研究的思考原则,强调保持客观、不带成见,但近代以来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本身,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去发现其中的区别,然后再去归纳其中的联系、规律。
    这是“以观其徼”的方法。
    老子认为:我们应该试试另一种方法,即保持意识空无,在更高意识维度去体验万物本源之“道”,它是唯一也是全部,是浑然一体的终极实在。



    这是一种截然相反的认知方法。
    佛陀也有类似说法:“要保持清静空灵的心,不可执着于色、声、香、味、触等等意识,否则就容易被我们旧有的意识所蒙蔽。”(《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原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就是指“无”和“有”,都可以用来形容老子所体验的那种“道”。
    “道”可以说是是空无的,它无形无象,是”无状之状,无物之像”。
    也可以说“道”是实在存有的,它虽然无法用我们原来的感官和话语去描述,但它的确存在,而且是更高的存在,只要人类加以修练,开启我们大脑的另一部分,就可以“体验”到那种唯一而全部的存在。
    “有”与“无”,这意思相反的两个字,都用来描述“道”的,这称得上是玄妙啊。
    玄妙啊玄妙,那种对“道”的体验,就是一切奥妙之门!
    佛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表达了类似意思。
    编辑于 2015-12-16



    6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万物之母,就是如何断句的问题。就我所看到的有两种方法: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我看到很多人采用的是第一种断句方式,包括很多出版物。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这种断句是错的,第二种断句方式才是正确的。
    断句1为什么错?
    为了强行独立出“无”,“有”这两个概念,生生把“无名”,“无欲”这些概念斩断。然后就出现了 “名天地之始”  “欲以观其妙” 这种奇怪的句子。
    并且,“无,名天地之始”这一句从含义上看也有点问题。
    按很多人的理解,这一句想说的是天地之始是无的。好,那就应该直接说“无,天地之始”,但为什么前面要加个“名”字?因为这一来意思就不对了:
    “名”在这里应该作动词,“为……命名”,那么这一句的意义就很奇怪了:无,为天地之始命名?

    以上内容就是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怎么理解?)的相关内容介绍,喜欢侠外游戏论坛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12下一页
    这里是你的个性签名位置,可在“设置”-“个人信息”-“个人签名”处修改。
    沙花按摩
    发表于 2022-2-20 07:32: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这里是你的个性签名位置,可在“设置”-“个人信息”-“个人签名”处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俺是撸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01:19:33 | 只看该作者
    很显然,加了这一句之后,它的意思就不再是“无,天地之始”了。
    如果我们把这句断成“无名,天地之始”,一切就都通了,不但读起来更像回事,意义也更合理:天地的源初是无名的。



    这里“名”可能不是名称的意思,应该理解为概念。天地之初,一切概念都还没开始分化。
    我们再来看“常无,欲以观其妙”。 “欲以观其妙”,这里的“欲”字出现得很突兀,很奇怪,因为“欲”字暗示着有一个主体在。有个人在那里“欲”。我们来比较一下:
    “常无,以观其妙”:
    以常无来观察其妙处
    “常无,欲以观其妙”:
    想要以常无来观察其妙处
    区别出来了吧。谁想要?谁?这里莫名其妙地就出现了一个未知主体在那里“欲观其妙”。但结合本章,作者显然是用一种纯客观的笔调在那里写作的,不可能忽然蹦出这么一个主体。
    再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句显然是在说明“观”的方法。我们的意识如何去“观”大道的妙和徼?
    根据不同的断句,就有不同的观照方式:
    断句1.
    用“无”来观其妙,
    断句2.
    用“无欲”来观其妙。
    看出区别了吧。用“无”来观其妙,这……让人摸不着头脑,“无”是什么方式?怎么做?
    用“无欲”来观其妙,这就通了,方式就是无欲,这是一种很明确的观照方式,这就是《庄子》里的心斋。摒除心中的欲想和既有概念。
    通过以上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更合理的断句显然应该是: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外,我很不解在断句1中为什么硬要把“无名” “无欲” 这样明显的概念剖成两半以强行独立出“ 有” 和“无”来。
    难道“无名”  “无欲” 就不是 “无” 了吗??别忘了,无名 和 无欲 本身就是“无”的一种形式,本身就是“无”
    “无名” “无欲” 就是说,在“名” 和“欲” 这个问题上,天地之初是 “无”
    其实,断句1的支持者最大的根据应该是第四十章的这一句:“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
    他们认为根据断句1,“无,名天地之始”,是在讨论天地诞生的根本问题,天地诞生于无
    而断句2 “无名,天地之始”并不涉及天地从何诞生的问题,只是在讨论天地“有名”还是“无名”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断句2是正确的,那么“天地如何诞生”这个问题就一下子漏掉了
    其实,为了真正理解作者的本意,我们应该联系上文,才能看出究竟
    《老子》一上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他一开始就在讨论概念或者名称问题。老子在后文中反反复复地同读者说他是不得已才“强字之曰道”
    也就是说,老子生怕大家过于执着道的概念或名称,会因此漏掉了真正的东西,他认为“道”这个名称并不足以阐明道本身,语言过于无力,
    所以一开始,他真正着手讨论地不是天地如何诞生,而是讨论如何看待“名”的问题。道是无法用语言阐说的,但老子又不得不用语言阐说,这是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书的一开始就必须同读者先说清楚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老子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
    这很符合逻辑。他一开头就直接跟你说,道是不可说的,名是片面又非永恒的,那么接下来具体讨论,天地之始就是无名,也就是说“无名天地之始”其实是紧接“道可怕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的整个话题是连贯下来,丝丝入扣的。
    另外谈一谈“欲”的问题
    关于欲,评论区中有一些观点认为这是道德经中的总则所以不应该涉及欲这个问题。我对这种看法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这里要澄清一个问题,欲,决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那个“色欲”或“食欲”这种庸俗的欲望,这里的欲,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如果要做类比,大约相当于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向性”。
    欲,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能力。
    很多人认为开篇不应该谈欲。恰恰相反,我认为开篇就应该从欲开始谈起。
    你们认为道德经应该怎么写?像写物理规律那样“纯客观”地描述天地宇宙的起源?
    错了,一切的哲学离开了人的认识就无从谈起。
    老子为什么一直强调道,不可致诘,不可描述,不可认识,不可理解?
    因 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只是一个表象,我们对一切物体的理解都依赖于感官,而感官与事物本质之间是隔着一层膜的,我们能认识到的一切都只是感官所提供的一些信息,事物的真实本质是超越感官,不可认识的。这正如康德的“物自体”,我们的感官世界背后,存在的是一个人类的认识无法触及的领域,一个超越于感官的领域。
    为什么说“无名,天地之始”?
    我们看见一桌子,我们走一段路,我们经历一段时间,感官世界背后的那个“物自体”领域中,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桌子,什么路,什么时间之类的东西,这一切其实都是我们的认知能力的构造。“物自体”领域是混沌的,无区分的,无法理解的。
    “名”,不是名字,是概念,甚至也不只是概念,是我们的认识能力
    天地之始,在我们的意识之先,在我们的感官察觉这个世界之前,天地是“无名”的,不是说它不存在,而是说它“无名”,不可用我们的认识去描述。那是一个纯粹的在人类认知之外的自在之物。
    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我们人类所处的环境和事物关系总和,是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所构造出来的。
    天地之始,世界之初,是无名的,是无概念,脱离了人类意识之外的纯粹自在之物,而并不是完全的空无,完全的不存在。
    是人类的欲(意向能力)知(思维能力)名(语言),构造了世界。
    然而另一方面,老子又在不断强调绝圣弃智,无知、无欲、无名,这是因为,既然世界只是我们的欲知名的构造物,则其去道也远矣。想要几于道,必然先要破掉欲知名,这就是为什么老子对于欲知名这些东西如此敌视。
    编辑于 2018-02-08

    以上内容就是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怎么理解?)的相关内容介绍,喜欢侠外游戏论坛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上一页12
    这里是你的个性签名位置,可在“设置”-“个人信息”-“个人签名”处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搜索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侠外网 ( 豫ICP备13018943号-1 )

    GMT+8, 2024-11-21 22:16 , Processed in 0.05203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Copyright © 2001-2023 侠外游戏论坛 Powered by !Zucsud X3.5

    Support By A mysterious team , A great team ! Email: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